20日上午10點,南通市搜救犬消防救援站內(nèi),一只馬里努阿犬“閃電”正蹲在模擬廢墟訓練場前,耳朵豎起、肌肉緊繃,隨時準備出擊?!叭ィ 彪S著訓導員陳奎江一聲令下,“閃電”如黑色利箭般沖向廢墟,憑借靈敏的嗅覺在各個角落仔細搜尋。
突然,“閃電”在一個半人高的箱子前停下,耳朵高高豎起,眼睛緊盯著箱體,隨即發(fā)出兩聲清脆有力的叫聲。陳奎江立刻上前打開箱子,里面果然藏著“被困”的消防隊員。這樣的訓練場景在救援站內(nèi)日復一日地上演,而這些“特殊戰(zhàn)士”的加入,也為南通的應急救援力量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訓導員與搜救犬。
掛牌上崗,
開啟使命新征程
本月,南通市搜救犬消防救援站在海門正式掛牌成立,“天涯”“凱瑞”“閃電”“泰戈”4只馬里努阿犬正式加入消防救援隊伍。馬里努阿犬作為比利時牧羊犬的一種,以服從性高、嗅覺靈敏、彈跳力強等特點,在警用和軍事領域被廣泛應用。自2000年引入中國后,其優(yōu)異性能迅速得到認可。
南通市搜救犬消防救援站負責人劉磊介紹:“馬里努阿犬服從性好,體格素質和可塑性強。我們隊里的搜救犬血統(tǒng)純正、素質優(yōu)良。無論是地震、洪澇,還是爆炸事故,它們都能憑借敏銳的嗅覺、靈活的行動能力和強大的適應能力為救援行動提供關鍵支持?!?/p>
救援站實行“一人一犬”制度,每名訓導員專門負責一只搜救犬的生活和訓練。劉磊告訴記者,每只搜救犬對獎勵的偏好不同,訓導員會根據(jù)它們的習性進行細微調(diào)整。
搜救犬消防救援站的成立,標志著南通市消防救援隊伍新增了一支專業(yè)力量。該站通過常態(tài)化的技能訓練和拉動演練,打造一支“集中訓養(yǎng)、獨立執(zhí)勤、專業(yè)精干、快速響應”的專業(yè)救援隊伍。同時,該站將探索建立一套符合南通地區(qū)特點和災害特性的搜救犬培養(yǎng)體系,嚴格訓練,建設一支精銳的專業(yè)救援隊伍,形成尖刀力量。
嚴格訓練,
磨礪救援尖兵
從入隊訓練到持證上崗,搜救犬至少要經(jīng)過一年的嚴格訓練,南通市搜救犬消防救援站班長劉培龍擔起了訓導搜救犬“天涯”的任務?!拔覀冴犂锼械乃丫热陀枌T都要到中國救援山東搜救犬機動專業(yè)支隊進行專業(yè)培訓,有初期訓練和復訓兩個階段。每只搜救犬必須先經(jīng)過3個月的初訓,歸隊進行一年的日常訓練后,再去山東進行45天的復訓,只有通過這兩‘訓’才能‘持證上崗’。為了鞏固提升技能,搜救犬每年還要進行一次復訓?!眲⑴帻堈f。
在搜救犬訓練中,嗅覺強化是關鍵。為了讓它們在危險復雜的救援現(xiàn)場精準定位被困人員,訓導員針對人體氣味識別技能開展專項訓練,包括服從性訓練、障礙訓練和野外搜救訓練等。工作日里,搜救犬每天訓練4到6個小時,每訓練半個小時休息15分鐘,以保證訓練質量。
在南通市搜救犬消防救援站,每只搜救犬都享受著“單犬單間”的待遇。每間犬舍都分為里間和露天活動區(qū)域兩個部分。訓導員們考慮到狗狗們的生活舒適度,細心地在里間的地上鋪好木板,為狗狗們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的家?!八丫热畟儾贿m應在被褥上睡覺,我們在里間放兩層木板,它們睡起來就暖和多了。”劉培龍笑著解釋。
除了舒適的居住環(huán)境外,救援站在搜救犬的醫(yī)療上同樣下足功夫。目前,救援站與專業(yè)的寵物醫(yī)院達成合作,定期為搜救犬進行全面體檢。劉磊表示,后續(xù)也計劃在站內(nèi)配備醫(yī)療人員,為搜救犬們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保障。
默契搭檔,
他們互相信任
訓導員與搜救犬之間的情感,在朝夕相處中愈發(fā)深厚。在搜救犬10到14年的有限生命內(nèi),訓導員幾乎就是它們的全部。每天,訓導員陪著搜救犬進行訓練,包括基礎的服從指令和復雜的搜救技能?!拔覀冇枌T都是用一套相同的口令,但在訓練外,只要劉班長在場,‘天涯’就更聽劉班長的話,其他人基本叫不動它?!眲⒗谛χf道,這看似簡單的日常細節(jié),卻飽含著搜救犬與特定訓導員之間那份獨特的信任與依賴。
對于搜救犬而言,訓練既是使命,也是一種特別的娛樂項目。經(jīng)過長時間的陪伴和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,訓導員與搜救犬的關系愈發(fā)親密。
當搜救犬到了8到10歲的退役年齡,救援站也會妥善安置。退役搜救犬優(yōu)先由長期陪伴的訓導員收養(yǎng);若訓導員無法領養(yǎng),救援站會篩選有愛心、具備領養(yǎng)條件的社會人士收養(yǎng),并定期回訪。劉培龍表示:“我們每個月會給退役搜救犬配一袋犬糧,如果被領養(yǎng)后待遇不好,我們一定會把它再領回來?!?/p>
訓練場上,成功完成“搜救”任務的“閃電”興奮地圍著陳奎江轉圈圈,陳奎江眼中滿是驕傲。在這里,每一次成功的訓練都是邁向真實救援的堅實一步;每一只搜救犬與訓導員的默契配合,都蘊含著對生命的敬畏與守護。未來,這些帶著使命與愛的“無言戰(zhàn)士”將在危險來臨時,用勇敢和忠誠開辟生命通道,成為溫暖可靠的安全防線,續(xù)寫生命救援的動人篇章。本報記者蔣嬌嬌
實習生李響 吳怡
南通日報社 2009-2021 版權所有
蘇ICP備08106468-3號蘇新網(wǎng)備2010048 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2120180013
南通報業(yè)傳媒集團擁有南通網(wǎng)采編人員所創(chuàng)作作品之版權,未經(jīng)報業(yè)集團書面授權,任何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。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513-68218870 郵箱:ntrb@163.com
發(fā)行熱線:85118867 廣告熱線:85118892 爆料熱線:85110110
聯(lián)系地址:中國江蘇省南通市世紀大道8號